二审二校:胡海波
三审三校:韩路
骆玉能,男,汉族,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22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,中共预备党员,三澳核电项目部土建施工分部技术员。
自2022年7月投身核电建设事业以来,他始终秉持"匠心守护核安全,青春浇筑强国梦"的信念,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,先后参与安全厂房龙门架施工、BSX厂房结构封顶等12项关键节点建设,用奋斗的焊花点亮新时代核电建设者的成长之路。
当告别校园舒适圈踏入核电施工现场,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与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,骆玉能同志将"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"的箴言刻入工作日志扉页。作为土建施工分部的"新生细胞",他白天扎根现场比对施工图纸,夜间挑灯钻研IMS系统操作,三个月内完成验收资料编制标准化模板开发,使技术交底效率提升40%。项目经理评价:"他把每个混凝土浇筑面都当作毕业论文答辩现场"。
在穹顶吊装前哨战中,骆玉能同志创新建立"三维坐标验收法",通过BIM模型与现场实测数据动态比对,精准定位132处预埋件偏差,确保龙门架施工误差控制在±2mm以内。其编制的《隐蔽工程可视化验收指南》现已成为项目部标准化作业文件。
面对BSA厂房异形结构施工难题,他主导开发"模块化进度跟踪系统",将268项施工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单元,带领团队创下单月完成5层混凝土浇筑的项目纪录。当BSA1区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时,总工程师感慨:"这不仅是结构封顶,更是年轻技术员的职业封顶礼"。
在二浇区攻坚阶段,骆玉能同志首创"交叉施工进度沙盘",协调16个专业班组实现"零窝工"衔接。通过优化施工动线,将单层施工周期从25天压缩至14天,为后续安装工程抢出黄金窗口期。其撰写的《核岛土建-安装界面管理手册》获集团创新成果二等奖。
作为项目部"青蓝工程"的优秀出徒学员,骆玉能同志主动担任新员工导师,开发《核岛施工三维仿真培训系统》,将两年积累的施工经验转化为32个标准化教学模块。其带领的"筑基者"QC小组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一等奖。
从仰望穹顶吊装的震撼,到亲手浇筑核岛脊梁的自豪,骆玉能同志用800个日夜的坚守诠释着"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"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。正如他在项目部青年座谈会上所言:"我们浇筑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,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基石"。在"双碳"目标的宏伟蓝图下,这位90后建设者正以匠心为笔、以汗水为墨,在祖国核电事业的长卷上书写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注脚。
校友寄语:以热爱为锚,以实干为帆
供稿人:马令
一审一校:马令
二审二校:胡海波
三审三校:韩路
↑ 上一篇: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党支部组织开展公开课 教研活动
↓ 下一篇:没有了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建筑工程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
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建筑工程学院